周奔波:秋雨绵绵忆校长
2022-09-21  点击:[]

147DA

老校长徐德龙院士,在他担任我校第九任校长整整十五年的岁月里,引领全校师生,开创了空前绝后、朝气蓬勃、奋发追赶、高歌猛进的“大发展、上水平”,一个永载史册的火红时代。他的教育思想和实践、兼具文化立场和情怀的人生,对学校发展和中国高等教育都作出了巨大贡献,他的不朽之道值得每一位建大人永远怀念!追随徐校长,有幸亲历、见证了我校发展中的有影响的几件往事,如今历历在目,在此分享给大家,以缅怀之!

徐校长堪称为建大的一位“精神领袖”,他为其执掌的大学奠定了不可磨灭的发展底色。他筚路蓝缕、披荆斩棘,以卓越高远的办学理念和泽惠后世的实践业绩,在学校历史上树立了光辉的、不可磨灭的丰碑。他的人格魅力、厚重学养、儒雅风貌、言传身教,也在潜移默化中对师生员工产生了重要影响。

146C2

1、2003年1月,西建大聘请著名作家贾平凹担任人文学院院长,体现了徐校长的远见卓识,主旨在完善学科体系,强化文科与理工科的互相渗透,增强办学实力。因此不断提升了一所理工科大学的人文素养,营造了我校的文化育人氛围。

2006年9月,学校又建立了《贾平凹文学艺术馆》,当时无疑是一个壮举。在开馆仪式上,贾平凹说:“我以虔诚之心,感恩供我生活和写作的这个时代,感恩建筑科技大学这一块风水极好的土地,感恩建筑科技大学的领导和师生。馆建起来了,它是学校的一座建筑,它记载了一段历史,凝聚了社会的一种企盼,但我看着它是我的钟鼓楼,我看着它就深感到巨大的压力,似乎能听见晨钟暮鼓在催我不得懈怠,不得沉沦,不得止步。我将以我最大的努力去工作去写作,作出成绩,以至于不辜负这个馆,不被后人耻笑,不被历史嘲弄。”这座颇具建筑特色的文化场馆,让全体建大师生无不感受到浓厚的文化育人氛围。

2、2005年5月,邀请武书连来校作了“大学评价与西建大的发展”学术报告。本场报告采用数据分析的方法,凭借其多年来研究的大学评价指标体系,为我校把脉诊断,较为客观地指出了我校在实现战略目标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此次报告会,对我校领导、教师及关心学校长远发展的全体教职员工,触动很大,使我们第一次清醒地看到了我校与其它发展中学校存在的差距,正如副校长王晓昌教授在总结中所说的:“听到这样的报告,我的心里跟打翻的五味瓶似的,很不是滋味。但分析评价是客观的,我们应该正视现实,深入思考,合理分析,找出学校发展中的问题所在,特别是要战胜我们自己,最终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快速发展。”

14482

武书连的结论:“我校是声誉良好的学校,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同时面临着极好的机遇。学校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了很高的发展目标,但是如何实现取决于学校的决心和决策。我们要清醒地看到,我们的对手只有一个,那就是我们自己。只要我们战胜了自己,就一定能够迎来西建历史上最快的发展阶段。”这场为我校诊断把脉的学术报告,用数据说话,既查找出了学校当时存在的问题,也给我校发展支了招数。随后学校出台了《2005——2008年教师聘任办法》。

3、2007年10月,应高等教育国际论坛组委会和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周远清邀请,徐校长作为重要特邀嘉宾出席了会议,并作了题为“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高等教育和谐体系建设”的主题报告,主要观点被当年11月28日《光明日报》转载。他说,人文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同等重要,缺乏人文教育的窄口径专才教育,使得学生视野狭小、心理封闭,很难获得奇想和创新的灵感,即使有一点思想的火花,也不会有实施的胆略和气魄。所培养的学生匠气十足,习惯于复制或重复性操作,不敢超越前人或越雷池半步,更有甚者不能很好地协作共事。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对工程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需要加强学生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另一方面需要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育。这就需要我们工程教育在拓宽专业面的同时,加强基础理论和基本素养的教育。提升了学校的形象,扩大了学校的知名度。

4、2010年3月,我校承办了中国冶金教育学会工作年会,徐校长的致辞和首场报告,让与会代表振奋不已。徐校长回顾了西建大发展的艰难历程以及在全体教职工共同努力下取得的辉煌成就,并将学校的蓬勃发展归因于其独特的大学文化。他认为,大学文化建设是学校快速发展的力量源泉。学校在百余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传承与创新结合,铸就了特色鲜明的“建大品格”。“建大品格”是建大文化的灵魂,源于“自强不息、奋发有为”的建大精神,始于“一切以道行事,不好高骛远,不急功近利,扎扎实实打基础,聚精会神创特色”的建大心态,寓于“远见卓识、意志统一、敢打敢拼、坚忍不拔、善始善终”的建大能力。徐校长还介绍了西建大大学文化建设的思路及策略:第一,进一步凝练建大文化,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探索和实践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发展之路;第二,弘扬建大文化,保持务实的作风,寻觅和践行一条面对新型工业化、城镇化、生态化需求,顺应国际化潮流的振兴之路;第三,以建大文化为引领,脚踏实地、抢抓机遇,科学有序地推进草堂校区建设。

中国冶金教育学会理事长崔宝璐也给予了最高评价:徐德龙校长不仅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也是一位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精神的教育家。徐校长在教育理念、教育思想上有许多新的思考。徐校长对高等教育的目的、地位作用和社会功能有独到的见解,提出“大学教育以人为本,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培养学生成人、成才”的教学理念。他重视学校历史传统,提出了学校校训、校风。他对大学文化建设有许多新的见地,他热爱传统文化,提出了贯彻书院学院制思想,把中国传统教育思想与当代教育理念很好地结合了起来,并将这一思想同化在草堂校区的建设中,未来的西建大将在全国独树一帜,校园建设随处闪现着徐校长教育思想的印痕。徐校长还是一位有激情、有热情、有韧性、细致认真、善于管理、百折不挠、勇于实践自己教育思想、理念的教育家。徐校长已经带领西建大奋斗了十多年,这十几年是西建大实现历史跨越、克服各种困难、取得丰硕成果的光辉十几年,在西建大百年办学历史上值得浓墨重彩记载的十几年。

BB29

一位真正的大学校长,都保有自己的文化立场,并将个人文化立场贯彻于大学的办学实践,徐校长就是其中之一。他着力营造文化育人的氛围,这种长期蓄养的文化底蕴,使西建大焕发出了蓬勃的生命力,从而奔腾不息。

徐校长既讲好了学校发展的故事,推动学校发展得到了长足进步;也讲好了校长的故事,徐校长在社会名气很大、名望很高。不仅让工科学校有了文化;而且建了草堂、幸福新校区;他的筒子楼改造工程,在当时轰动全国,起到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作用,全校教职员工才能够安居乐业。

西南联合大学是和抗战共始终的一所大学,从1937年到1946年。这个大学没有校长,只有三位常委。很久以来,西南联大为什么会引起研究现代史、研究中国大学史或者中国教育史学者的兴趣?我觉得主要是西南联大在创办过程当中的精神,它在这九年当中留下的精神遗产,对今天的大学可能会有一些启示。

对我国高等教育史稍有了解的人,都知晓梅贻琦校长给两岸清华大学留下的精神财富。他倡导的“学术自由、教授治校、中西融会、古今贯通、文理渗透、名师荟萃、鸿儒辉映”等理念,奠定了清华大学的发展理念,使其在很短的时期内就发展成为当时国内最好的大学之一。

傅钟是国立台湾大学的校钟,也是该校象征之一,位于行政大楼水池前和椰林大道之间,是为了纪念台大第四任校长傅斯年所建立。同时钟声也定为21响,并立碑说明傅斯年校长的名言:“一天只有21小时,其余3小时是用来沉思的。” 提醒学子传承傅斯年的学术思想,惜时如金。

纵观世界一流大学史,不难发现,在一所大学的发展过程中,大学校长对一所大学基本制度的建立和风格的形成,通常起着相当关键的作用。在中国,梅贻琦之于清华,蔡元培之于北大,张伯苓之于南开,萨本栋之于厦大;在西方,艾略特之于哈佛大学,赫钦斯之于芝加哥大学,范海斯之于威斯康星大学等等,无一例外。一个世界一流大学,在其形成的过程中以及背后,都有一个令人难忘的大学校长。

27F4E

而在我校校园里的一草一木、一人一事,自然也都留下了徐校长尽心经营的影子。更为可贵的是,他为这所学校打下的大学精神底色,让它在面对风雨飘摇、惊涛骇浪之时,能够坚忍前行。

徐校长离开我们整整一年了,他的时代也将如黄鹤般杳然飘远,可是他留给我们的精神、志业还会永久地持续绵延。“一个人有了巨大的能量,这种能量就会在他生前身后都充满于这个世界。”今天,作为建大人,都应该有徐校长那样的担当,那样的大学情怀,从徐校长身上汲取智慧和人格力量。为把我校建设成为“双一流”大学努力奋斗!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周奔波

2019年9月21日

14132

周奔波 :

我校 教授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陕西高等教育学会副秘书长

第六届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理事

Baidu
sogou